本文摘要:中国绿色时报12月29日报道林改的阳光温暖着三晋大地的千家万户,使山西林业更具活力,促进了生态良好、农民富裕目标的实现。
中国绿色时报12月29日报道林改的阳光温暖着三晋大地的千家万户,使山西林业更具活力,促进了生态良好、农民富裕目标的实现。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,境内植被稀疏、生态脆弱。
全省集体林地中公益林占90%以上,林业经济效益低,加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林改不彻底,使林改情况更复杂、任务更艰巨,因而与南方及其他省(区、市)相比,山西林改起步较晚。2008年以来,本着吃透中央精神、体现山西特色、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,山西通过试点先行、典型引路,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全省9242万亩集体林地纳入改革范围的有7972万亩。
截至11月底,2011年全省林改产权明晰率达96.5%;家庭承包率为72.7%;发放林权证45.2万本,涉及林地面积1584万亩。全省有92个县林改确权率达95%以上。
经过两年多的实践,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山西实际的生态型林权制度改革之路。高位推动活化机制山西省的林改工作受到了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,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林改的良好局面。2008年以来,省委常委会、省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林改工作,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、17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组,出台了集体林改意见和实施方案。
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2009年11月召开省委林业工作会议,对全面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部署。2010年12月15日,省委书记袁纯清对林改工作作出批示,要求发扬成绩、继续推进、林产富民、绿化山西。省长王君多次指出,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让体制机制真正活起来,为林业生态省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。在刘维佳任副省长期间,一直高度重视林改工作,经常深入基层调研,指导林改实践。
两年来,先后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3次林改推进会,以省林改办名义召开了4次视频通报会,始终保持了高位推动的态势。在省委、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林改的工作格局。
各市市委书记、市长亲自调研、亲自督察、亲自部署,林改工作不仅进展快,而且质量高、有特色,推出了祁县、灵石、陵川、阳城、右玉等一大批林改典型县,为全省林改工作带了好头。在各级党委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全省及时下拨了中央林改工作经费8214万元、省级林改工作经费8214万元,市县乡村自筹经费9124万元,保证了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公平公正承包经营林改涉及山西省近8000万亩集体林地的确权、1500多万群众的切身利益。把这样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好,必须将政策交给群众,让群众了解改革、支持改革、自觉参与改革。林改以来,山西省先后成立了村级林改工作小组2.4万个、成员14.4万人,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期,大部分村庄把林改工作纳入四议两公开的重要内容,通过制定林改操作程序和流程图,勘正了林地界线,摸清了林地资源和人口底数,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决策权和监督权,有效地解决了为谁改、靠谁改、怎么改等一系列问题。
全省没有发生一起因林改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。为了保证广大农民平等享有权利,全省坚持以分为主的基本原则,凡是能承包到户的林地坚决承包到户,要求家庭承包率以县为单位达到70%以上。
具体操作中,各地因地制宜,根据县情林情探索了多种林改模式。人少林多的地方,以分山均林到户为主,按户承包,明晰产权;人多林少的地方,实行了联户承包的家庭承包方式。少数确实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的宜林荒山,经村民大会2/3以上人数通过,采取均股均利方式发包。
大同、运城两市均山到户率达80%以上,祁县、浮山、沁县、五台等县均山到户率达95%以上。科技先导配套同进为了提高确权精度,便于农民判读,省林业厅投资500多万元,在省测绘局的帮助下,以省林科院为技术支撑,以航片数字影像图为基础,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,开发了林业数据采集系统,成功应用于全省林改勘界确权工作中,实现了参与式林改、数字化确权、信息化应用。繁峙、新绛、永和、潞城等一大批县系统操作规范、数据精确,成为全省的典范。
系统的应用不仅使勘正村界减少了纠纷,修正了二类小班界线及主要立地因子,准确划分了宗地,而且为今后造林规划设计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、森林资源管护、森林防火及林权动态管理等搭建了一个基础平台,成为山西林改的一个突出特点。在抓好主体改革的同时,各级政府积极探索推进配套改革。一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持续推进。国家级公益林补偿面积由240.6万亩扩大到1276万亩。
省级国有公益林补偿面积1666.4万亩,每年补偿资金8332万元。阳泉、晋城、灵石、高平、沁源、寿阳等市县出台了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和补偿办法,阳泉市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63.6万元资金,对10万亩生态区位重要的公益林进行补偿。灵石县将2010年的300万元补偿资金兑现到3507户农户手中,户均增收855元。
高平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160万元,对16万亩集体公益林进行了补偿,加上中央财政补偿的14万亩,全市实现了集体公益林补偿全覆盖。二是造林投资直补到户机制正在确立。除国家继续维持6000万元的资金规模外,省政府2011年启动了造林补贴工程,安排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,对林改后农民和林业专业合作社造林进行补贴。长治市制定了多项惠林政策,市、县两级财政投资2亿多元,分别按每亩1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。
寿阳县每年安排预算4000万元用于地方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对育苗、造林、林产品加工等进行补助。孝义市、陵川县、乡宁县等地通过财政资金补贴、部门跟踪服务、金融信贷支持,扶持农民营造生态林、发展经济林,调动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,拓宽了增收渠道。三是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取得较大突破。
晋城、晋中、阳泉、长治、大同、临汾6市及55个县(市、区)成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。在阳泉市、寿阳县开展了林权一卡通试点,把林权信息查询、直补到户、资产评估等功能集成到林权卡上,逐步实现面向广大农户的一卡式管理、一站式服务。
四是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。全省登记注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600多个,入社农户近10万户,经营林地180余万亩,在组织农民、落实政策、对接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
祁县、灵石、娄烦等21个县开展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创建活动,加强了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,促进了规模经营。实践证明,在生态脆弱地区推进林改工作,只要坚持公平公正和科学方法,改革就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,这是山西林改的重要经验。
本文来源:dafa888-www.arpansahdev.com